简介1/5

唐太宗2/5

昭陵六骏的设计与创作3/5

昭陵六骏的破坏、出售与迁移4/5

结语5/5
Saluzi

昭陵六骏

昭陵六骏的创作与离散

参观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时,不容错过的是两块巨大的石刻浮雕,描绘了唐太宗(626-649年在位)所拥有的战马——这些作品被认为是中国以外最重要的中国雕塑。
这两匹战马原本是六骏的一部分,曾矗立在唐太宗的陵园内,位于陕西省九嵕山北坡。
其余四骏如今保存在陕西省西安市的碑林博物馆,距离原址约56英里。
那么,唐太宗是谁?为什么他会委托制作这些独特的雕塑?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匹战马与其他雕塑分离,跨越太平洋,最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度过了一个世纪?
唐太宗
唐太宗,原名李世民,是唐朝(618-907年)的第二位皇帝,许多人认为他是唐朝的奠基者之一,因为他在帮助父亲李渊推翻隋朝(581-618年)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。李世民还在导致隋朝灭亡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隋朝灭亡后,唐朝在李渊的领导下于618年建立。不久后,李世民与两位兄弟爆发了权力斗争,最终在626年发生政变,导致两位兄弟死亡,李渊退位。
李世民随后统治了23年(626-649年),这一时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,国家内政稳定,外部强盛。李世民的治国方法,尤其是他在即位初期的做法,成为后世统治者和大臣的楷模。然而,政变的发生也在当时对他统治的合法性提出了一些质疑。
昭陵六骏的设计与创作
在规划李世民的最终安息之地九嵕山时,他指定了一个相对简单的墓室(《唐大诏令集》),周围环绕着一个异常广阔的区域(周长约37英里/60公里)。该遗址的空间设计呼应了唐代首都长安(今西安)的布局,墓园内包含了多达200个附属墓葬,安葬了亲戚、贵族和宠臣。
这些石雕战马的设计归功于李世民朝廷中的两位兄弟——阎立德和阎立本。每匹马的尺寸大约为2.1米×1.8米×0.6米,重约3400公斤。雕塑采用了高浮雕技法(浮雕深度约为6英寸/15厘米),并呈现出一种在当时丧葬装饰中不常见的三维感。作为战马,许多雕像的身体上雕刻了箭矢。雕像中有三匹骏马正在奔跑,两匹在行走,而一匹则刻画了一名骑士拔出从其胸部射入的箭的场景。
李世民为每匹骏马撰写了悼文,这些悼文原本刻在单独的石碑上,但也有可能最初是刻在每个雕像的上角空白区域。如果当时确实存在铭文,今天的雕塑上已无法看到任何痕迹。
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学者周秀琴提出,六骏原本可能位于墓地入口的阙附近,作为通往墓地的标志。数字重建展示了遗址上三层台基的大致位置,周秀琴所提到的位置已用蓝色圈出。
然而,这些雕像最终被安置在与十四国番君长石像一起的长廊内,位于台基的最上层。
关于这些不同寻常的雕塑创作动机的争议仍在持续。学者葛承雍提出,这些雕塑可能是对突厥葬礼传统的改编,突厥丧葬中通常会涉及献祭马匹。周秀琴则认为,这些雕塑具有明确的政治意义:“李世民并未挑选代表其整个军事生涯的战马,而是仅限于他在618-622年间的胜利战役中骑过的战马,这些战马突显了他向兄长兼对手皇太子展示自己的优越性,并以此证明自己政变的正当性,从而为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取的权力进行合法化。”
昭陵六骏的破坏、出售与迁移
这六匹骏马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的千年间,似乎大体保存完好。直到18世纪,史料中首次记录了骏马受损的情况,推测可能源于16世纪陕西地区发生的地震。20世纪之前的损坏痕迹可以从法国汉学家沙畹(Édouard Chavannes)于1907年拍摄的照片中观察到。
沙畹拍摄的照片可能引发了海外对这些雕塑的浓厚兴趣。当时正值亚洲艺术的国际市场迅速扩展的时期。与此同时,中国正经历巨大变革——延续了两千年的帝国体制在20世纪初崩溃,并且在一场战争中败给日本。从1840年至1940年间,超过一百万件文物流失海外,分散至200多家西方博物馆的收藏中。
1912至1914年间,法国商人曾两次尝试购买这些雕塑,可能与地方官员存在勾结,但都因地方抵制未能成功。在第二次失败的交易中,有报道称商人雇佣了当地石匠,将雕塑切割成便于搬运的块状。
通过对比沙畹1907年的照片与现代影像,可以清晰看到这些切割痕迹。
1914年,时任陕西都督张云山将其中两匹骏马转移至西安附近的私人府邸。据记载,当时与著名艺术商人卢芹斋(C.T. Loo)商讨过初步的销售计划,但最终交易未能达成。
1916年,西安的两匹骏马被转移至北京,据称是为了装饰时任总统袁世凯的花园。然而,这也可能是为促成一次交易而采取的策略,这笔交易同样与在北京拥有重要政府官员关系的卢芹斋密切相关。弗里尔美术馆馆长约翰·E·洛奇(John E. Lodge,1876-1942)在1923年曾评论道:“我听说他(卢芹斋)对某位中国政府官员具有某种影响力,因此能够比其他人更轻松地获取文物并运送出国。”
1916年初,卢芹斋以5万美元的价格成功购得两匹骏马。这批雕塑随后通过货船运至纽约市。尽管交易的具体促成者尚不明确,但最有可能是由时任总统袁世凯的二子袁克文策划的。
1917年,曾参与1913年交易失败的法国商人再次尝试购买剩余的四匹骏马。这些雕塑用马车从山上运下,放置在船上并沿渭河运输。然而,当地居民得知此事后向陕西省政府举报,最终迫使船只返回西安。
卢芹斋最初试图将两匹骏马出售给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,但交易未果,可能是由于售价过高。1920年,这两匹骏马最终以12万5千美元(以 2024 年的美元计算,约为 190 万美元)的价格卖给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,并安置于新开放的中国圆厅展出。
结语
六骏的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复杂性,其中两骏已与其余雕塑分离超过一个世纪,如今静静面对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游客,许多人因此得以接触到这些中国文明的奇迹。
通过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合作,芝加哥大学完成了对昭陵六骏的数字化修复。这项修复工作促进了关于保护这些重要文物的国际对话,并邀请人们以新的方式思考这段复杂的共同历史。
更多图注
简介
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中国圆厅,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供图
昭陵九嵕山景观,2023 年
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昭陵六骏(4 匹原件和 2 匹复制品)
唐太宗
台北故宫博物院,公有领域,通过 Wikimedia Commons
昭陵六骏的设计与创作
昭陵地图(14世纪),《长安志》
飒露紫,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供图
昭陵三层台基数字重建,显示了周秀琴提出的六骏的原始位置
昭陵顶层台基数字重建,展示了放置六骏的长廊
昭陵长廊内三匹骏马的数字渲染
昭陵六骏的破坏、出售与迁移
特勒骠,1907年由沙畹拍摄于昭陵
沙畹著《华北考古调查图谱》封面,1909年
飒露紫,1907年由沙畹拍摄于昭陵
卢芹斋,卢芹斋家族照片/史密森学会弗里尔美术馆
从九嵕山俯瞰昭陵及周边地区,2024年
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(当时称为大学博物馆)外观,哈里森圆厅,1924年
结语
昭陵长廊内三骏的数字渲染
昭陵上层台基景观的数字渲染